1 服務機器人產量回歸正軌:服務機器人產量在2022年受到疫情以及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開始放緩,進入2023年后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47.6%,結束了連續12個月的同比下滑。
2 下游復蘇引領公共服務機器人需求增長:2023年各服務場景的放開給服務機器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旅游業2023年上半年全國旅游總人次達到了23億人次同比增長了 63.8%,接近恢復到三年前的情況。餐飲業隨著堂食的恢復,收入也恢復到3年前的水平。
3 針對服務行業各場景痛點給出解決方案:各大服務機器人廠商積極布局各個行業(例如:餐飲、酒旅、金融服務、醫療、倉儲物流等等),其中酒店旅游行業滲透率最高, 倉儲物流行業潛力最大。由于海外的廣闊市場,各大服務機器人廠商也積極地布局海外市場。
需求側:全球和中國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從2017年到2021年分別為27%和42%,增速明顯。 從需求側的動因來看,提高服務、業務創新是主要動機,服務機 器人與服務人員能力的互補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優化成本。
供給側:服務機器人行業技術的不斷迭代,國內廠商自主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現階段國內廠商已經實現了視覺傳感器、 SLAM系統、底盤技術、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 的國產替代或領先。 2023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也將給服務機器人從語音、視覺、決策、控制四個方面帶來賦能。
外部環境:①政策端從國家的《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到地方各省市的積極響應促進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加速發展。②人力成本不斷提升、人口結構逐漸轉向老齡化 加速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③應對潛在不確定性問題的出現也加速催生了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更多元化。
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研發費用壓力大、 應用場景拓展緩慢、 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
大客戶集中、新科技出現、人才供給、經營模式相似度過高,是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潛在風險。
商業模式創新:未來服務機器人廠商主要聚焦在拓展服務機器人細分賽道、提供定制化服務、 打造品牌、渠道、生態一體化和軟硬件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可以使中國服務機 器人廠商擁有更高的用戶粘性。
業務模式創新:持續深耕各服務場景,實現多場景融合,是服務機器人廠商未來主要業務創新方向。
技術創新:①掌握核心技術是中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并掌握核心技術的廠
商在未來的發展中更有可能突破服務機器人現有能力的局限 ,拓 展新服務場景。 ②人形機器人可能是未來主流方向,因為服務機器人能適應各種現實生活場景,使得服務機器人可以從專用轉向通用。但價格過于昂貴、技術不夠成熟成 為制約人形機器人量產的主要阻力。
資料獲取 | |
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
|
新聞資訊 | |
== 資訊 == | |
» 地球物理甜點智能識別及解釋,預測人機交互 | |
» 煉化裝置大機組智能故障診斷-為 20 家 | |
» “大瓦特+智搜”人力小智智能問答助手應用 | |
» 生產現場違章作業智能監控場景,建設“12 | |
» 展廳迎賓機器人小腦技術的演進:視覺-語言 | |
» 展廳迎賓講解機器人的小腦技術路線:兩種( | |
» 迎賓服務機器人的大腦發展方向:智能化和自 | |
» 智能迎賓服務機器人大模型多技術路線:四條 | |
» 迎賓機器人的大腦需要具備的能力:實時交互 | |
» 機器人的觸感靈巧手Linker Hand | |
» 中美AIGC產業商業化落地生態與發展趨勢 | |
» 2024年AI大模型技術變遷情況回溯:技 | |
» 智能迎賓機器人關鍵技術:運控算法 | |
» 仿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空間廣闊,未來或達到萬 | |
» 2024具身智能科技前沿熱點:智能靈巧操 | |
== 機器人推薦 == | |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
|
智能消毒機器人 |
|
機器人底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