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國產化黃金期開啟,具備一體化能力的平臺型企業空間巨大。隨著終端、模組、組裝向中國大陸轉移,以及制造業升級、微笑曲線上移,元器件迎來國產化浪潮。從日本元器件巨頭成長史我們判斷:具備材料、工藝、設備垂直一體化能力的廠商有望脫穎而出,并且通過橫向產品線的拓展和縱向延伸,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投資建議:我們推三環集團,多個產品已經實現了材料、工藝、設備的垂直一體化,未來有望充分受益MLCC、PKG、基片等被動元件的國產化,同時作為平臺型企業,也具備產品線持續擴張的潛力。另外國內電感龍頭順絡電子、MLCC龍頭風華高科、薄膜電容器龍頭法拉電子也堅定看好。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疲軟,產品價格下滑;5G終端、新能源車增速放緩;行業大幅擴產,競爭格局惡化
附件:日本元器件產業發展啟示:國產化浪潮開啟, 具備一體化能力的平臺型企業空間巨大
在第三代半導體追趕的路上,中國企業正迎來追趕和發展的良機,國內企業也與部分車企和家電企業等進行了配套和產業合作,國產器件逐漸導入終端產品供應鏈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準化路線為指引, 在已開展標準化工作、標準化需求的基礎上,形成了標準框架,引導和規范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標準方向
由數據驅動代替經驗驅動已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共識,數智技術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將海量原始數據加工為知識
全國21個省市制定了46項涉及創新中心的政策文件,北京市制定相關政策 6 項,數量最多;各省市制造業創新中心政策主要分為綜合類和專項類
光刻膠目前被廣泛用于光電信息產業的微細圖形線路加工制作, 約占IC制造材料總成本的4%,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一般由由感光樹脂、增感劑、溶劑與助劑構成
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 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所占市場份額自2017年的55.6%不斷提升,國品牌華為和小米占據2席,國際市場表現小米優于華為
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逾151億元2018年至2023年CAGR可達到55.4%,預計2023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占全球AI芯片行業的25%,華為海思、依圖、地平線、云天勵飛等企業紛紛推出AI芯片+解決方案
《全球燈塔網絡:重構運營模式,促進企業發展》69家燈塔工廠,揭秘來自各行各業的先進制造業領軍者——燈塔企業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挑戰
結合綜合評價理論,對我國省際制造業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分析,從中發現我國制造業營商環境省級之間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為相關部門建言獻策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構建制造業創新生態體系,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加快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制造業生態系統
《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智能制造表現出良好、強勁的發展勢頭。據抽樣調查顯示,在全國10個城市1815 家企業中,73%的企業有實施智能制造的強烈意愿
《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報告(2020)》選取了企業樣本量超過200家的行業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汽車、電子、電器、醫藥制造、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等行業處于排頭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