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長三角地區已建立起了我國功能最完善、系統最健全的機器人產業生態體系, 形成了以上海、昆山、無錫、 常熟、徐州、南京為代表的產業集群, 在產業規模效益、產 業創新能力、產業創新環境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
(一)產業規模效益
長三角地區具有較為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條, 在引入國 際先進研發基地與產品中心的同時, 依托區域內本土龍頭企 業, 實現以大帶小、以點帶面的規模化發展模式。長三角地 區作為國內產業規模最大的機器人研發生產集群, 已經形成 了集生產、銷售、物流配套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聚居地, 并 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要業務發展方向, 憑借規模效益、先進軟 硬件設計和生產能力,迅速占據工業機器人高附加值市場。
同時, 長三角地區具備相當規模的汽車制造、 3C 制造、食品 包裝等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為當地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 支撐。長三角地區涌現出一批特色產業園, 典型代表有蘇州 吳中機器人產業園、蘇深機器人協同創新產業基地、昆山高 新區機器人產業園、常州機器人產業園、南京麒麟機器人產 業園、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浦東機器人產業園、杭州機器人 產業園等。
(二)產業結構水平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等環節國產化 進程持續加速, 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依托國內外先進龍頭企 業的示范集聚效應,長三角地區重點發力減速器控制系統、 伺服電機研發生產、本體裝備制造、系統集成供應服務等產 業鏈環節, 力求實現全產業鏈的有效增值。在核心零部件開 發方面, 南通振康、綠的諧波已實現大批量生產, 其中, 綠 的諧波在 2021 年的產能達到 30 萬臺/年, 在國內諧波減速器 市場滲透率超過 80%。在本體制造方面, 埃斯頓、節卡、新 時達等均立足本區域開展特色業務布局, 支撐機器人自主品 牌長效發展。
(三)產業創新能力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截 至 2022 年 7 月, 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技術專利數累積達 79844 件,相較去年專利數量有所減少, 其中,江蘇申請專 利數量依然最多,浙江和上海緊隨其后。從分布主體上看,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 學、東南大學、擎朗智能、上海高仙等專利申請數量排名靠 前。長三角地區研發投入產出效果明顯, 集聚了一批具有創 新活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的企業, 在產品創意開發、專利設計、 標準制定等方面具備良好的積累與實踐。比如綠的諧波于 2022 年推出新一代 e 系列諧波減速器, 在保持原有各項優異 的性能參數基礎上,可顯著減小諧波減速器運轉時的振動, 進一步提高密封性。
(四)產業集聚情況
眾多全球機器人巨頭企業及國內龍頭品牌在長三角地 區設有總部基地或研發中心, 該地區機器人產業集聚度整體 較高。截至 2022 年 7 月,長三角地區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 達 4547 家, 其中上海 1118 家、江蘇 2254 家、浙江 1175 家。 長三角地區匯集了包括四大家族等全球巨頭以及新時達、埃 斯頓等知名國內龍頭企業,擁有綠的、節卡、圖靈、鈦米、 國自、 上海高仙、銘賽、徐工傳動、禾川等一批專精特新"小 巨人"企業,形成了以上海、昆山、無錫、常熟、徐州、南 京為代表的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機器人企業以應用場景為 牽引, 重點發力整機、核心零部件、集成系統等機器人關鍵 共性技術攻關及解決方案, 通過結合區域內應用市場特點來 推動特色產品建設與自主化品牌推廣, 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 市場推動力。
(五)產業發展環境
長三角地區經濟基礎雄厚, 就業條件優良, 吸引全國各 地人才在此匯集發展。長三角地區平均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 比較高, 高水平人才結構為保證機器人研發與應用的有效開 展提供了生力軍。長三角地區在機器人領域的科研水平國內 領先, 聚集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總部)、南京機器 人研究院、昆山工研院工業機器人研究所、浙江省機電設計 研究、中國(浙江)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中心、浙江大學 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復旦大學機器 人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之江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究機構。 另外, 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江蘇大學、東南大 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多年致力于機器人的研究, 并已形成各自的特色。 眾多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企業開展針 對性的技術研發, 有利加速創新融合與成果轉化步伐。
機器人招商 Disinfection Robot 機器人公司 機器人應用 智能醫療 物聯網 機器人排名 機器人企業 機器人政策 教育機器人 迎賓機器人 機器人開發 獨角獸 消毒機器人品牌 消毒機器人 合理用藥 地圖 |